当前位置:豪杰书院>女生耽美>通房丫头> 青山残月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青山残月(1 / 1)

郑梁两家的纷争没有平息,反倒愈加激烈。郑崇霄的侄子郑文柏当年得了皇帝的铁券、在朝花岗招兵一事再度被推上了风口浪尖。梁家一口咬定朝花岗正是郑家叛乱的证据,可郑文柏分明已得过皇上调令,是“奉旨招兵”,以此来攻击郑家便相当于打了皇上的脸,可梁家百般污蔑,千种暗示,皇上却依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不闻不问。

段敬山早便发觉不对。他从到了郑家就猜测,梁家背后应当另有其人。一听说朝花岗,便冷汗直冒。郑父便同他讲说,组建朝花岗军是皇上允许的,有调令和圣旨。段敬山却说,皇上允许的又如何?谁拿着这枚调令,谁半个身子便已在刑场上。郑父说,九五之尊的话,岂是那么容易被收回的?段敬山说,皇上的确无法收回圣意,可下一旨将朝花岗打为叛军,便是千万个容易。

说话时郑华年的父母都在身边,当娘亲的当即眼泪都要下来了,慌忙问那怎么办?段敬山倒是很沉静,安抚她不必担心,既然皇上到现在还没出手,便可能是在犹豫。只要皇上没有下决心,一切便都有希望。郑母这才抹抹眼泪,一叠声谢着她家的新姑爷。段敬山回屋前她一路相送,抓着他的手还不肯放开,泪水涟涟地说,敬山,你父亲什么时候来?能救郑家的只有段家了。段敬山拉住她的手,说,岳母放心,此事事关重大,小婿必当全力以赴。

送走了郑母,回到屋中时,段敬山才沉沉吐出一口气来。妻子郑华年不方便过问政事,主动回避,但到底放心不下,见他回来,便上前询问。段敬山简单将事情同她说了。郑华年微微皱眉,神色却始终忧虑,说,当日派堂哥去招兵,我们也知晓此事凶险。可圣旨已下,若不接,便是抗旨。早知可能会有今日,可就是没有办法。段敬山说,此事也并非你们所能控制的,不要急,总有破局方法。郑华年点点头,却忍不住双眼含泪。段敬山拉过她的手轻轻安慰。半晌,郑华年才说,可若真是与朝花岗有关,波及到整个郑家,又该怎么办?段敬山沉声道,真到那日,只能弃卒保车。

郑华年惊愕抬头看他。段敬山将她抱在怀里,说,年儿,别怪我无情。真到那时,想要活命,唯有这种办法。郑华年依偎在他身侧,沉默着,却也只能点点头。

目前的免死铁券握在段盛尧手中,郑家千盼万盼终于等来了他。段家向来远离朝堂,且数年来忠心耿耿,说话也许皇上会听进去几分。开朝两将后代都云集此局中,战况从未有此紧急。段盛尧问清境况,当即便明白过来。他说,郑家主战,人尽皆知。皇上应当也想同蛮族一战,才让郑将军前去招兵。郑父说道,可朝堂次次提起要息事宁人,安抚胜于对抗,皇上也未曾驳斥过。段盛尧说,边关五城说是由蛮族“暂接”,可实则已经算是划入蛮族地界。划地后,也可见蛮族确实安静了一段时间。能不流血不动兵安抚天下,皇上自然要如此考量。且蛮军皆是一群亡命之徒,此前对战总无胜算,朝堂也自然要有疑虑。

段敬山坐于一旁,听闻此言,眉头微皱。郑父又说道,边关五城划予蛮族后,确然起到了些许安抚作用。但绝不可掉以轻心。蛮族此次狮子大开口既被应允,就必然会有第二次、第三次。难道我大朔还能一直划地退让以求偏安吗?这是何等羞辱!就算今日不打,明日也要打。主和众人的话万万听不得。段盛尧说,打是必然要打的,可正如你所说,不在今日,而在明日。郑父一愣。段盛尧说,皇上何其圣明,咱们能想到的事,皇上难道就想不到?可要重新选将、再建军营,也并非一日之功。郑父说,我郑家世代从军,自可为皇上冲锋陷阵。段盛尧淡淡地说,前朝哀帝因何被斩,想必诸位都还没忘却吧。郑父说,自然。镇西大将军陈尚勋举兵造反,冲入皇城逼了宫。他的声音戛然而止。段盛尧说,这也许就是理由。郑父苦笑一声,说,你也这样认为?我也想到了,只是一直不敢承认。我郑家一直忠心耿耿,不知何处叫皇上起了疑心。莫须有罪名,最难平息。

段敬山知道父亲必须来,但听闻独留母亲一人在家待产,也是有些担心。段盛尧说,无妨,我只在这里住几日便回去。父子俩坐于桌旁。遣了下人,确认四周无人,段盛尧才皱起眉头,说,最初让你娶郑家小姐,只是为了救崇霄。谁想到会有今日。段敬山说,父亲也不知郑将军的事?段盛尧说,原本知道,但不晓得朝中具体形势。现在看来,当初便不应当答应这一婚约。

段敬山听他说话,忍不住心神激荡,想起楚歌来。他几乎是下一刻便想到,倘若他没有娶郑华年,说不定现在楚歌已入他房中。但事已至此,多说也无益,段敬山只道,朝中现在主和派占上风,只怕岳父他们以后更加步履维艰。段盛尧却说,你认为梁家是主和派?段敬山道,是。段盛尧却冷冷笑了一下,说,不,其实梁家并不算主和。皇上是主战的,可惜现在没有兵,战不了。郑家一味主战,只会落入陷阱。

段敬山闻言一怔。他依稀明白了什么,但却并没有完全理解段盛尧的意思。当即起身向父亲行礼,请他说得更明确些。段盛尧说,大朔绵延两百年,向来都是他国来寻求庇护,何时轮得到外族来犯?如今不得不划城求和,今日国土明日焦土,皇上必然不可能坐视不理。纵容主和派,只是为了引出真正的主战派。皇上会从中筛选真正能够担当大将的人选,并且将军队交给他来讨伐蛮族。等到蛮族之变平息,自然会处置这些曾经的主和派。

段敬山说,若是带兵,郑家几位将军都可在列。段盛尧却说,郑家几位将军都行,唯有一人不行。若皇上有杀心,谁招了朝花岗那一支军队,谁便必死无疑。段敬山微有些怔忪,段盛尧拍拍他的肩膀,说,朝花岗是郑将军一手操练起来的,是郑氏的嫡系。如今声名渐盛,甚至有人称其为“郑家军”,不得不让人设防。朝花岗可以要,但一个声名太高的主将不能要,只怕重复当年陈氏之祸。且郑崇霄冤死狱中,虽然皇上已惩治了害死他的人,可此事到底还是让两方心生芥蒂,不得不防。

段盛尧顿了顿,又说道,所以最好的办法,就是剥了郑将军的兵权,将朝花岗收归朝中,交给一个绝对信任的将军。段敬山说,难道就是梁……两人对视一眼。段盛尧叹口气,说,除了梁贵妃的堂兄梁鸿谨,应当再没有他人。段敬山低声道,贵妃母家,到底也是外戚。段盛尧说,梁鸿谨反不了。梁家原本不温不火,梁贵妃入潜邸后才一步登天。通观梁家,也就一个梁鸿谨在用兵上有些才能。其余的都是借贵妃风头而被提上来的亲眷。梁鸿谨一来没有士人才能,二来大部分朝臣对他也是虚情假意,如此,梁家便须得倚靠着贵妃、皇子才能得到如今权柄,皇上不怕他反,梁家也不可能反。朝花岗交给他再合适不过。

段敬山沉默下来。段盛尧言尽于此,他已明白全部。皇上需要朝花岗,但不会允许它成为郑氏的嫡系。郑氏是从开朝便传下来的世家,在朝中声名赫赫、威望极高,有陈氏之祸为前车之鉴,皇上自然会警惕。如果郑氏真有反心,便可以在带着人去打了蛮族后回头就来打皇城。若当真如此,接下来应当便会一步步削掉郑氏的权。虽然梁家在多年后也有可能会产生威胁,但如今境况,最主要的就是将朝花岗牢牢握在手中。

也是在瞬间,段敬山明白过来,一手建立朝花岗军的郑文柏已彻底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。

段盛尧最后说,所以,近日对战不可能,但也不会任蛮人宰割。再过几年,应当就是反攻之时。段敬山口上称是,心里却想,再过几年?大朔还能撑得到“过几年”吗?

这话他没同段盛尧说,只是自己心里默默记下,晚上回房与妻子共眠时,想起此事,还长叹一声。郑华年当真贤惠,见他疲倦,便主动为他揉头。段敬山故作无意地笑笑,说他只是想到还在家中的母亲,不知是否一切安好。郑华年便柔声说,夫君若是想家了,不日咱们启程便是。段敬山握住她的手,说,郑家事未了,等尘埃落定时再谈吧。他想了想,又说道,年儿,郑将军是什么样的人?郑华年说,堂哥是个很好的人,安宅正路,碧血丹心。段敬山点点头,便又沉默下来。他不由想道,难道皇上真的会因为帝王疑心,而令这样一位将军就此入黄泉么?

但到底,他再如何思虑,事件也不可能如他所想那般发展。段盛尧来此几日,主战派与主和派依旧在朝堂上争吵不休。郑家与梁家打架之外,谢家竟然也掺了一脚。谢德妃的母家竟也按不住心思,想要来分一杯羹,战争猛地扩展到三方,永昭帝见局势有些控制不住了,便只得出来打圆场,压了谢家一头,也压了梁家一把,只同郑家说,会派人前往朝花岗调查清楚,若是诬告,必然会给郑家一个清白。

可惜的是,这一份诏书并没来得及写完。谢家入局不出三日,皇城外便传来消息,说是成凉城的大门不知道被谁打开了,蛮军一夜突袭中原,已抵达江南。听闻此事,朝堂乱成一团,主战和主和头一回一致对外,要带兵去抵抗,谁料不几日后便八百里加急传回军报,江南三城陷落被屠,守城军开门投降了。

此事令满朝堂惊异至极。一时间吵吵嚷嚷,慌不择路。江南三城临山靠水,极为重要,紧邻大朔最繁华的一条漕运水道,一旦陷落,就相当于被蛮人掐住了命门。一时所有人的目光从“郑氏叛乱”又转移到江南三城,而听闻此事后,段盛尧第一时间便派人前往江南探听段府情况,逡巡多日却无半分声息,只得知段府被烧、家人流落的消息,当即便一股郁结冲上喉头,两眼一翻,晕死过去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